篩選

魔鬼藏在細節裡:兩名重砲手的生涯分歧點

作者:李秉昇 ‧ 2019年03月21日 02:42
費城人小聯盟春訓營場地。小聯盟球員為數眾多,最終真正能上大聯盟的沒幾個,即便打出好成績,也非日後成功的保證,得兼顧場上成績與技術細節才行。(李秉昇/攝)
費城人小聯盟春訓營場地。小聯盟球員為數眾多,最終真正能上大聯盟的沒幾個,即便打出好成績,也非日後成功的保證,得兼顧場上成績與技術細節才行。(李秉昇/攝)

2016年,美職小聯盟2A的東方聯盟(Eastern League),有兩名重砲手在全壘打、打點、進攻指數等打擊數據領先群雄,主宰同級投手。整個賽季幾乎成了兩人互爭該聯盟最佳打者名號的競賽,猶如1998年Mark McGwire和Sammy Sosa的全壘打紀錄競逐。特別的是,這兩名打者同屬同一支大聯盟球團的體系:他們都是費城費城人的小聯盟選手,名字分別是Dylan Cozens和Rhys Hoskins。

Cozens和Hoskins兩人那年都打瘋了,全壘打和打點數字皆遙遙領先聯盟裡的第三名。雖然Hoskins比Cozens年長一歲(Hoskins出生於1993年,Cozens則是1994年),但Cozens那季的長打火力還略勝Hoskins一籌,球季告終時,Cozens(134場出賽)揮出40支全壘打,比Hoskins(135場出賽)的38支還多了2支,理所當然成為東方聯盟該季的全壘打王,而Cozens的長打率.591也優於Hoskins的.566,同樣榮登聯盟長打率王。

「不過我們那時候都看得出來,Hoskins很明顯是打擊能力優於Cozens的打者。我們都知道Cozens以後可能很難在大聯盟生存。」當時服務於東方聯盟另一支小聯盟球隊的教練回憶。

「Cozens雖然轟出最多全壘打、打點數(125分)亦相當驚人,但他打擊上的瑕疵太多,不太選球且揮空率偏高,跟Hoskins幾乎是不同檔次的選手。」他補充道。

這是一件令人很難想像的事情,因為Hoskins跟Cozens兩人那時絕大多數的打擊數據真的沒差多少:

Cozens:134場出賽/打擊率.276/全壘打40/打點125/盜壘21/上壘率.350/長打率.591/進攻指數.941

Hoskins:135場出賽/打擊率.281/全壘打38/打點116/盜壘8/上壘率.377/長打率.566/進攻指數.943

Cozens的盜壘數甚至還遠多過Hoskins,而且成功率相當出色,22次嘗試21次成功,顯示身為外野手的Cozens,運動能力還比主守一壘且速度較慢的Hoskins更好。乍看之下,Cozens似乎有更好的未來棒球生涯等著他,更有機會在大聯盟立足。能在2A出賽134場扛出40支全壘打,如果直接升上大聯盟,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去吧?

小聯盟球員的生涯軌跡通常是崎嶇蜿蜒的,只有少數球員能一帆風順。就算打出好成績,每個球員發展的方向也可能大不相同。(李秉昇/攝)

3年過去了,Hoskins如今已是美國職棒球界許多人熟知的名字,在大聯盟出戰203場,揮出多達52轟,儼然已成為費城人新世代中心打者。而Cozens呢?幾乎沒球迷聽過這個名字,可能就連很多採訪棒球的記者們(費城人隨隊記者之外)也都不知道Cozens的存在。

事實是,在親眼看過那年Cozens和Hoskins打球的教練眼裡,Hoskins和Cozens兩人後續的發展會如此分歧,一點都讓人不意外。「我們都覺得Hoskins是很成熟的打者,對比於Cozens尤其明顯。雖然Hoskins剛上大聯盟時,曾被批評是三振太多的打者,但我們從小聯盟起就不覺得他是特別容易被三振的打者。你去看看Cozens的三振數,那才叫做容易被三振的打者。」跟筆者分享的教練說道。

若細看Hoskins和Cozens當年幾乎不分軒輊的打擊數據,會發現兩者差異最大之處在於:兩人的三振數量和上壘率,而這兩者的差距,就決定了他倆接下來不同的命運。

2016年在2A,Hoskins的三振次數為125次、三振率21.2%、上壘率.377;而Cozens的三個數字則為186、31.7%、.350。在教練眼中,儘管Cozens能把許多他擊中的球轟成全壘打,但他整體的擊球率實在偏低,假如連最基本的「讓球棒碰到球」的能力在2A都做得不夠好,又談什麼未來成長為能站穩大聯盟的打者?

2017年開始,Hoskins跟Cozens之間相差10個百分點的三振率,開始顯露其所代表的意義。Hoskins的打擊成績持續進步,上壘率、長打率都逐步上升,而且在8月份獲得上大聯盟的機會,打出令人驚豔的大聯盟處女秀,前18場比賽就轟出11支紅不讓,成為大聯盟史上最快揮出生涯第11轟的打者;反觀Cozens,不僅整年都蹲在3A,打擊數據更全面大幅衰退,就算仍擊出27支全壘打,但他的打擊三圍下降到.210/.301/.418(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被三振多達194次,三振率繼續惡化到35.8%。

自那之後,Hoskins站穩了他在大聯盟的先發地位,成為費城人打線裡不可或缺的中心棒次,而Cozens則始終尚未爭取到在大聯盟的一席之地。2016年2A東方聯盟裡兩名從數據上看似一樣傑出的強打重砲手,卻在短短幾年內演化出差異如此巨大的發展軌跡。

或許一般球迷當時完全分辨不出此二人之間竟存在著這麼大的差距,不過在小聯盟教練眼中,觀察他倆的揮棒機制、手眼協調、擊球能力後,無論有多少數據顯示他們的砲管火力有多麽接近,對這些教練來說,他倆的能力差異昭然若揭,而這也印證了「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道理。

喔對了,我是不是還沒提到其實Cozens也在去年上到大聯盟了?只比Hoskins晚了一年上大聯盟的Cozens,去年上上下下大聯盟4次,出賽26戰,44打席打擊率.158,累積1發全壘打和24次三振,三振率又更上一層樓,達到55%,是去年所有累積至少40個打席的非投手打者中,最高者。

作者簡介:

李秉昇。美國職棒專欄作家,作品可見於《UDN 聯合新聞網》、《美國職棒雜誌》。另主持以美職為主題的隨選網路廣播節目《Hito 大聯盟》。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