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駐美觀點/陳偉殷之牛棚使用說明書

作者:王啟恩 ‧ 2019年04月22日 08:39
陳偉殷在牛棚待命。(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亞特蘭大現場拍攝)
陳偉殷在牛棚待命。(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亞特蘭大現場拍攝)
邁阿密馬林魚投手陳偉殷今年春訓表現慢熱,加上陣中年輕投手冒出頭,在春訓最後一天3月25 日,馬林魚總教練Don Mattingly宣布陳偉殷失去先發輪值的位置,開季從牛棚出發。

雖然這不是陳偉殷首次擔任牛棚投手角色,他在生涯早期的日職階段就有經驗,2017年傷癒復出後他在馬林魚也有以後援上場的紀錄(四場),但這次和前兩次「往先發投手邁進的過渡期」相當不同,這次必須將自己從先發投手調整成牛棚投手。對於生涯擔任先發超過十年的陳偉殷來說,心態上的調適與改變規律並不簡單,在適應期同時也考驗著球隊管理階層和教練的耐心。

陳偉殷的「前隊友」Dan Straily在春訓時期也沒有在從先發競爭行列中脫穎而出,令人意外地被馬林魚球團釋出,球團選擇保留春訓成績較不理想的陳偉殷。這個決定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Straily是右投,陳偉殷是左投,比較稀有;第二,則是最現實的金錢成本。陳偉殷今明兩年的薪水是保障4,200 萬美金,而放掉Straily只需要支付121萬美金。

Mattingly在3月25日宣布陳偉殷掉到牛棚時曾說到:「陳偉殷對牛棚來說會是很棒的資產,他在之前(2017年)從手臂傷勢復出後也有中繼出賽,表現很棒,表現很積極。」

談到牛棚投手上場時機,台灣媒體和陳偉殷一樣,不能再依循投一休四的規律節奏,登板時機點難以掌握:陳偉殷有時可能連續出賽,有時可能五天都在牛棚待命等電話。

根據開季以來的五次先發,我們可以試著從教練團調度,找到目前球團手中的「陳偉殷牛棚使用說明書」。

陳偉殷和隊友Adam Conley這種高三振率強力左投不同,可以在壘上有人的時候上來壓住對方左打重砲,阻斷攻勢。因此,陳偉殷上場時機的第一個條件,是從乾淨的一局上場:無人出局,壘上沒有跑者,盡量保持像是先發投手上場時壓力較低的情況。

由於Mattingly的調度傾向老派,他使用的牛棚投手方式偏好利用左投對左打的優勢,安排陳偉殷在面對左打比較多的球隊上場,像是本季第一次上場面對科羅拉多洛磯的Charlie Blackmon和David Dahl(4月1日),第二次上場則是紐約大都會的Brandon Nimmo、Jeff McNeil、Robinson Cano和Michael Conforto(4月3日)。該局第一位打者都是左打,或是面對後段棒次與輪到投手打擊的時候,也會考慮派出陳偉殷。

再來,對方通常排出左打者較多的打線,也是為了因應馬林魚先發投手是右投的情況,所以陳偉殷都是在先發投手是右投的場次上場。目前為止,陳偉殷還未曾在馬林魚輪值唯一左投Caleb Smith先發的比賽登板過。

最後,陳偉殷目前相較起馬林魚其他牛棚投手,還在適應過渡期,教練團除了在4月1日安排他在球隊領先時登場,其餘五次都是在落後三分以上或是平手的情況。在陳偉殷本季首次上場的前一天,牛棚教練Dean Treanor曾說:「如果在特定的情況,像是昨天九局上比數很接近,如果我們超前比數,進到延長賽的話,陳偉殷就會扮演關鍵角色。」(3月31日)

但陳偉殷首次上場面對兩位打者都未能解決,接下來的出賽時機都是屬於低張力、球隊落後的情況。4月15日更是用到延長賽14局牛棚完全燒完才使用陳偉殷上場救援。從使用時機這一點可以看出,目前教練團對於陳偉殷中繼上場的信心還不足夠。

而馬林魚在4月17日從小聯盟拉上Jarlin Garcia,擔任牛棚二號左投的角色,陳偉殷的順位再往後延一位。

Mattingly同樣在宣布陳偉殷調往牛棚時曾說到:「我們提早告訴他這個決定,因為他是非常注重規律的選手。轉任牛棚之後,規律會改變,不再是休息四天,他需要改變自己的規律。也會給他機會先發。」(3月25日)

改變規律是陳偉殷開季以來最顯而易見的挑戰,不單單指上場時機不固定,而是準備工作大不相同。馬林魚投手教練Mel Stottlemyre Jr.在4月17日接受訪問時說:「對於那些每五天先發一次的球員來說,移出輪值放到牛棚,適應牛棚的隊友和熟悉所有球種,並不是很容易,所以轉換角色是有一套流程的。」

「或許更重要的是他得在心態上提早準備,他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他習慣在先發後一天開始準備下一次對戰對手、看打者的資料、練牛棚和做重量訓練。」投手教練補充說。

陳偉殷在得知調往牛棚時曾說:「我自己是希望是以先發為主,比較好調整。不行的話,我還是必須要做,這是一個選手必須要做的事情。」(3月25日)

在心態上,陳偉殷也必須盡快做出調整,打從心底接受球團的調度,積極嘗試把新角色做好。「一直以往(我的角色)都是先發為主,被告知是從牛棚出發,多多少少都有點失落的感覺。」陳偉殷在開季前曾說。「我還是希望能在這支球隊先發,先發對我來說是愉快的一件事情,能夠自然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不會因為(球團)這個決定而讓自己不愉快,盡量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希望自己在牛棚能做一個很好的角色。」(3月25日)

球季開打約三週,已經可以從配球的改變看出陳偉殷慢慢接受新角色。陳偉殷在最近一次上場就大量使用曲球,投兩局,共用24球,其中有8顆是曲球,直球系列有14顆,和以往的配球模式大不相同。

3月25日,陳偉殷被問到是否會因為擔任牛棚投手而改變配球,他表示會依照原本先發上場的方式來投,牛棚教練Treanor在開季時也支持這樣的決定。但隨著前三次中繼上場表現不理想,陳偉殷已經開始改變配球策略,逐漸棄用以往常用的滑球和變速球,改由第三變化球曲球作為主力變化球種。

陳偉殷角色轉換,中繼上場的犯錯空間更小,短局數的投球更要拿出宰制力,中斷對手氣勢,和先發投手以投六七局為目標不同,更要加強決勝球種,用三振有效率地讓打者出局,因此配球模式勢必得做出改變。

「我們有深入研究,看起來他的滑球有點掙扎,有些位置投得好有些則失投,有些滑球被對手痛擊。我們從分析角度來看他為什麼成功,他有一顆可以讓打者揮空的高角度速球,當他要投低角度的時候,曲球可以結合這兩種球路相似的軌跡(產生共軌效應 “tunnel”),和常用高角度的速球做出區隔,當他投高角度速球的時候,還有上竄的效果。」

投手教練也建議陳偉殷未來可以多練習卡特球來搭配四縫線速球,近兩場比賽陳偉殷已經在實戰中嘗試這個新球種,雖然還不是能夠百分之百掌握,但已經慢慢找到手感。

比賽進行時熱身的準備是陳偉殷的第三個挑戰。投手教練Stottlemyre Jr.說:「很明顯地,熱身時的用球數是最顯而易見的差別,並不是每次都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讓你抓各球種的感覺,你得在某些時刻就得準備好上場。在這段不長的過渡期間內,我觀察到一件事:他熱身所需要的用球數已經可以減少。在比賽中牛棚有很多事情發生,戰局可能翻轉,還有其他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把自己準備好,隨時調整到越快準備開始熱身的狀態。」

「昨天(4月16日)他投兩局很棒,他用了13球熱身可以告訴你他在本季第一次上場前他差不多要投30球,在熱身方面我們越來越接近了。會越來越適應的。上場只需要解決三到四位打者,而不是20位的情況。」他繼續補充說到。(4月17日)

擔任先發投手時,陳偉殷以往都是在賽前30分鐘開始伸展及傳球,包含最後10到15分鐘左右的牛棚熱身,現在則大幅縮短,隨時得在牛棚是情況待命上場。

最後一個挑戰則是應付連續出賽。Mattingly在開季時曾說:「我想更大的問題可能是他(陳偉殷)如何在上場隔天還能表現。例如我們有這樣的長中繼角色,我們知道現在是一分差的比賽,有可能追平。在換局的時候,知道可能會打延長賽,你就會把(長中繼)這樣的角色壓著。你會希望在對方有幾位左打者即將上場的時機,換他上場,可能投短局數,明天還得準備上場。這是我們目前感到困擾的地方。」(3月31日)

陳偉殷在4月15日與16日連續兩天出賽,表現逐漸回穩,他自己也表示身體感覺良好,能夠在限制用球數的情況下連續出賽,這一點陳偉殷已經證明他能夠調適。

4月22日,陳偉殷首度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登場,雖然當時9局上已經落後4分,但已經可以看出教練對他的信心逐漸提升。此外,陳偉殷也開始多運用曲球與新練的卡特球,嘗試在牛棚角色增加解決打者的效率與能力。

「不管是球員還是球團,雙方都還是得花時間,要保持耐心。」Stottlemyre Jr.說。

陳偉殷雖然目前仍被安排在牛棚待命,但本季仍有可能重返輪值。官網記者Joe Frisaro認為馬林魚先發輪值除了Jose Urena與Trevor Richards以外,另外三位年輕投手去年都曾經有受傷的紀錄,而且都是二三年級生,就算本季都保持健康,球團為了保護手臂,在沒有戰績壓力的情況下,肯定不會讓他們投超過150局,剩下的局數很可能就有陳偉殷發揮的空間。

再來,先發投手永遠有受傷的風險,陳偉殷在牛棚隨時準備好自己,就可以立即頂上空缺,對於球團來說也是一枚活棋。

陳偉殷在賽前熱身的傳接球搭檔Conley其實也是從先發轉成牛棚投手,Conley在2015年到2017年都是以先發為主,在2018年調整成牛棚投手反而找到更適合的定位。

突如其來面對這樣的轉折,陳偉殷處於被動接受,但或許這是他改造自己職業生涯的轉捩點,學習適應新角色,從牛棚也能投出一番新氣象。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