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大聯盟球員之所以能成為大聯盟球員

作者:李秉昇 ‧ 2019年03月19日 22:13
林子偉在小聯盟奮戰超過5年才好不容易升上大聯盟,其背後付出的龐大心力和嚐過的苦頭外界很難想像。(李秉昇/攝)
林子偉在小聯盟奮戰超過5年才好不容易升上大聯盟,其背後付出的龐大心力和嚐過的苦頭外界很難想像。(李秉昇/攝)

你聽過Jeff Suppan這個名字嗎?如果你在2000到2010年時有密切關注美國職棒,那你應該知道他是當時聯盟裡經驗豐富的中後段輪值先發投手,生涯成績並不亮眼,從未入選過明星賽,但你總是能看到他年年繳出200局投球、防禦率4.50左右的內容。實在稱不上什麼特別厲害的大聯盟投手,但找他來幫你吃局數準沒錯。

從數據看這名投手你會覺得他可能是最平凡無奇的大聯盟先發投手之一,但倘若從另一個面向了解Suppan這名球員,你會覺得他跟所有其他任何的大聯盟球員一樣,都有其非凡獨到之處。

筆者上週走訪亞利桑納地區各大聯盟球團的春訓基地,拜訪堪薩斯皇家春訓營時,聽到球團內部人士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分享。

這名皇家隊員工服務於球團的小聯盟體系,他說球團會安排一些以前的退役球員在春訓期間為小聯盟球員做經驗分享和指導,而Suppan正是其中之一。Suppan曾在1998到2002年擔任皇家隊的先發投手,因此算是現在這群皇家小聯盟選手的大學長。

該皇家員工非常生動地描述Suppan對小聯盟球員的講習:「他一進來,抱著為數壯觀的一大疊資料,『碰!』的一聲,直接放在前方的桌上。他說那是他10多年職業生涯的自主功課,包含他每一場出賽的記錄,賽前擬定的戰略,以及賽後的反思與檢討,帶過來讓大家看一下他當初是怎麼要求自己,怎麼認真看待每一場比賽。基本上,他想傳達的訊息就是:『想成為大聯盟球員嗎?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足功課和努力吧!』。」

筆者訪問皇家春訓營當天,球隊正好舉辦去年小聯盟低階1A冠軍隊的頒獎典禮,邀請不少昔日大聯盟球星到場參與。照片中的球星為曾效力皇家13年的強打Mike Sweeney,他生涯在皇家揮出197支全壘打,為隊史第2多,僅次於名人堂球星George Brett。(李秉昇/攝)

美國職業棒球開始的150年來,上過大聯盟的選手大約僅20000人,代表每個人都可說是鳳毛麟角、精挑細選的菁英。在這20000人當中,每個選手的天份和生涯軌跡又有所不同,有的人天資超凡、膽識過人,也有的人資質普通、苦熬終成大器,不變的是每個球員對上大聯盟的執著和追求卓越的渴望。

Suppan不是天資過人型的球員,直球球速不快(均速約89英里),主要靠多樣的變化球種(滑球、曲球、變速球)和控球混淆打者,所以即便他三振不多、被打擊率偏高,但還是能繳出大約聯盟平均水準的投球成績,而且生涯累積超過2500局投球和剛好140勝。可是Suppan畢竟不是明星等級的大聯盟投手,生涯的知名度亦頗低,通算防禦率4.70就算在打者有利的年代看起來還是偏高。

就連像Suppan這樣的大聯盟投手,私底下都得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做足這麼多吃力不討好的功課,才能夠達到大聯盟平均水準的成績,更何況絕大多數天賦不是那麼亮眼、還在小聯盟尋找立足點的選手,相信Suppan直接用他過去曾付出的具體努力,來提點小聯盟球員的方式,應該是頗有同時激勵與警惕的效果。

棒球員通往大聯盟的道路一點都不容易,過程中往往充滿顛簸崎嶇,這也是為什麼當真正走上最高殿堂賽場的那一刻,對球員而言意義非常重大。(李秉昇/攝)

這個在皇家小聯盟春訓營發生的小故事,也再次提醒了我們,要登上大聯盟的舞台、成為在棒球最高殿堂佔有一席之地的球員,有多麽不容易。下次在欣賞大聯盟棒球的賽事時,別忘了每個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還是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苦心和汗水。

 

作者簡介:

李秉昇。美國職棒專欄作家,作品可見於《UDN 聯合新聞網》、《美國職棒雜誌》。另主持以美職為主題的隨選網路廣播節目《Hito 大聯盟》。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