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最後那一顆還未落下的指叉球-蔡仲南

作者:麥卡貝sports ‧ 2017年04月05日 16:02
蔡仲南。(麥卡貝運動作家馬克杯提供)
蔡仲南。(麥卡貝運動作家馬克杯提供)
原文經麥卡貝Sports授權刊登

作者/Ken Tseng

當年日本業餘棒球出了一個平成怪物松坂大輔,1999年漢城亞錦賽台灣與日本的經典對決中,一個獨特的大幅度下沉動作、卻又採取高壓上肩投球動作,完美藏球與急速下墜的銳利指叉球,一戰成名的那一年,是我們對蔡仲南的最初印象、最美也最強烈。

1999年亞洲棒球錦標賽複賽出戰日本隊一役,在大家焦點都鎖定在郭源治、許銘傑等主力投手身上,蔡仲南以業餘之姿橫空出世,8.2局投球中瘋狂送出11次三振,日本打線中如松中信彥、阿部慎之助、古田敦也等日職名將,都曾領教過阿甘的招牌指叉球。

這樣的突出表現,也為他在日後中華隊各項國際賽中擁有一席之地,2001年世界盃在台灣舉行,徹底打響蔡仲南指叉王子的稱號,面對強敵美國、荷蘭等小聯盟2A到3A之間的打擊水準,同樣投出超凡壓制力。

迅速成為美日台眾職棒隊全力追逐的對象,在細部考量美國、日本兩大旅外地之間必須具備的適應力與環境因素,甚至是年紀;蔡仲南選擇加盟中華職棒選秀會,以600萬簽約金成為當時興農牛的選秀狀元。

時光流轉直至今日,這個600萬簽約金價碼仍是聯盟高懸已久未能被打破的紀錄。

新人王與走樣控球

灰綠相間的興農代表色、與18號象徵王牌投手的意義,是蔡仲南在指叉球之外一直深植人心的形象;不斷與獨特的投球機制對抗傷痛,卻是另一個球迷難以面對的黯淡背影。

進入興農後上半季開幕6連勝,拿下改寫新人記錄的14勝,防禦率3.49,穩坐新人王寶座;隔年蔡仲南再投出11勝,防禦率略為升高到3.89;三振保送比幾乎是1比1的特性仍然如影隨形跟著他。

直至今年職棒15年上半季結束,蔡仲南卻只拿到3勝,防禦率高達5,短短三年內,不但勝率下滑極快,還退出國手行列,對比起松坂大輔的發光發熱,阿甘更顯失意。

或許每一次軸心腳下沉的動作人體終究無法負荷、也可能是個性太固執太追求完美,蔡仲南在職棒這條路上必須面臨到的考驗與挫折,其實很大部分是來自於自己。

年輕的阿甘可以因為身體恢復速度快,所以獨特的下蹲投球姿勢不會影響整體太多;但職棒賽季漫長,往往考驗的是選手身體的恢復速度與備戰心態,這樣的投球姿勢是威力來源、卻也成了造成傷痛的主要原因。

明顯下沉的投球跨步、卻又在出手前急速上抬的高壓出手角度,確實大大迷惑打者的視覺與時機;隨著身體負擔與疲勞無法迅速恢復,蔡仲南的手完全跟不上身體速度,也大幅影響控球,球速大打折扣,身體各部位的痠痛警訊,讓他來的人生十字路口,卻沒有方向。

辛酸卻也無法訴說

投手丘上光鮮亮麗,蔡仲南卻鮮少對人提起他先發完後的夜晚,通常都是輾轉難眠的,因為身體的各種疲勞而發熱,幾乎不可能充分休息;時間一久了就成了惡性循環,從膝蓋、肩膀、手肘、甚至髖關節,全都一起爆發出來。

改動作需要適應期,2003年興農牛從道奇系統引進洋教練佩卓,一度在他的修正之下蔡仲南漸漸找回他過往的投球威力、身體的負擔減少之下恢復的效果比先前狀況還要理想。

然而隨著教練團調整路線,佩卓離台後蔡仲南再度迷失方向,每一球出手對下半身造成的負擔已經連帶影響到手肘與肩膀,選手生涯因為健康狀況告急。

一個跟著自己多年的投球姿勢,並不能說改就改;但要改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需要很多時間去調整,蔡仲南在改與不改之間來來回回多次,因為不習慣卻在這些過程中完全影響到原本的投球狀況。

職棒環境殘酷現實、選手運動生涯極為短暫,這兩點在蔡仲南身上特別明顯,手肘骨刺鈣化、髖關節積水,鬥志都被傷痛給磨滅掉,最終也決定他淡出職棒圈的決定。

2008年及2009年球季仍受長年傷痛所困,兩季皆未於一軍出賽,2009年球季結束並考取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後蔡仲南宣布引退,並於宣布引退後及拒絕興農牛轉聘為投手教練的邀請,也婉拒兄弟象隊的邀約加入。

離開職棒圈後選擇在基層擔任投手教練、數度在職棒、業餘棒球來回擔任教職;目前則是普門青棒隊的投手教練。這樣極為短暫又絢爛的職棒生涯,蔡仲南走的驚奇又添增不少悲劇色彩,只是帶著這些經歷投入三級棒球中,未嘗不是件好事。

只是,蔡仲南曾經為了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許多改變,就算黯然引退轉換身分;對許許多多牛迷來說,蔡仲南只能是蔡仲南,依舊是回憶中最強烈顯眼的孤傲指叉球王子!

文章來源:麥卡貝Sports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