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基層棒球養成-學習從信任開始

作者:張育綸 ‧ 2017年12月13日 16:08
2017亞洲盃青少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張育綸/攝)
2017亞洲盃青少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張育綸/攝)
隨著職棒球季結束、亞冠賽落幕,基層棒球的關注度也跟著增加。因為球星的私領域新聞,所謂體育班存廢的話題,在網路上又泛起漣漪。關於這個話題,我想短時間內,很難倉促下定論。但在許多偏鄉地區,有時候很難用大都市的邏輯去思考。

「哥哥,你還會回來嗎?」2012年底因緣際會,到了玉里鎮的三民國中棒球隊去參加志工活動。那是一個離鎮上還要20分鐘車程,當選里長不用百票的小地方。記得去的沿路上都是剛收割完的農田,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黃色的油麻菜花景致,格外撫慰長途跋涉的心靈。

當三天活動要結束離開前往鎮上搭車的時候,一位球員很熱心地幫我提行李,看著我說:「哥哥,你還會回來嗎?」當下他眼神中靦腆不安的畫面,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我知道這句話背後代表的是一種信任,信任是人們相處互動的基礎,但也是人們之間最難搭建的橋樑。

「在偏鄉地區教育者的流動率,一直是教者與受教者建立信任最大的致命傷。」花東的基層棒球隊,也面臨相同的問題,教練頻繁更動當然無助於學習。好像這些孩子天生就要輸在起跑點上,少數願意將離開時的感傷表達出來的孩子,或許還容易平復;而沒說出口的,可能就傷害了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

我也反對球員的身分大於學生的角色。但坐在教室的時間拉長,真的就能夠把書讀好嗎?不僅僅只是中小學老師的流動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的家庭背景也是一個可能的因素,偏鄉地區因為交通不便所衍生的工作機會少、隔代教養、新住民、酗酒、缺乏醫療資源等問題,都是孩子學習低落的原因之一。

而在偏鄉的棒球隊,有時候只是教育的一種媒介工具,如同在玉東國中校方是藉由木工藝將學生拉回教室上課;樂合國小則是透過排笛演奏,讓孩子有機會站在舞台,接受人生中的第一次掌聲。透過各種可能建立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自信才能將事情做好,人生道路上才有扭轉的機會。


2017年由張志強所帶領的花蓮縣代表隊,拿下華南金控盃冠軍。(張育綸/攝)

這次隨著U15國家代表隊前往日本靜岡參加亞洲盃,回來之後就有球員跟我提到想學習英語的念頭,因為他想與不同國家的選手交流彼此打棒球的生活。


亞洲盃青少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成員。(張育綸/攝)

我想這就是透過棒球所建立的學習興趣,也是站在教育角度樂見的事情。而我所熟識的三民國中棒球隊也是如此,總教練張志強與一批球員相處三年,充分地信任彼此、信任學習、信任訓練,最後走向他們渴望的目標。可貴的不是那座全國冠軍,而是那些建立信任的過程。張志強說:「那些溝通,取得球員、家長認同的過程非常辛苦,幾度令我想放棄,但最後看著球員有所獲得的時候,一切都值得了」


張志強總教練與三民國中。(張育綸/攝)

希望職業球星所帶起的紛擾,可以是社會大眾開始關心基層棒球教育養成的契機,而偏鄉裡的小球員們,也才更有機會透過教育(運動)平台,向上階層流動。

如果棒球可以在台灣的小角落中,傳遞了、改變了些什麼,那何嘗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就如同台九線上的油麻菜花田一樣美麗,讓人感到歡喜。

(編輯:吳若寧)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