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滿球數後揮或停?-檢證Lamigo與統一的兩好球對策

作者: ‧ 2018年06月28日 20:59
林承飛。(資料照,特約記者高旭朮/拍攝)
林承飛。(資料照,特約記者高旭朮/拍攝)

6月1日,桃園球場,統一對Lamigo之戰來到九局下。

這一天Lamigo已經出現12個殘壘,局局有攻勢,次次沒成果。

兩人出局,比數5比2,Lamigo暫時落後,陳俊秀在三壘、廖健富在二壘、林承飛在一壘,打擊輪到陽耀勳,投手是控球不太穩的陳韻文,如果陽耀勳擊出一支長打,這場預定要輸掉的比賽可能就會成為意外的進帳。

陳韻文第一球出手就是偏高的148kph直球,陽耀勳出棒打成擦棒界外,兩人來回過招,陽耀勳打出三顆擦棒球,也忍住了關鍵的偏低二縫線,球數進到兩好三壞,陳韻文往內角突然塞一顆球過來,陽耀勳揮棒落空,三振出局,比賽結束!

我想同一時間應該有不少Lamigo球迷心中有一百萬隻羊駝瞬間奔馳而過,實際上也不少人開始抱怨「陳韻文控球這麼不穩,忍一忍搞不好就擠回一分了啊,為什麼老是這麼愛出棒,那球不打明明是壞球啊!」

嗯,先不論最致命的一球不打到底是不是壞球,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Lamigo的球員好像很喜歡試著把球打進場內?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我可以跟你說,你的感覺並非毫無根據。

今年除開補賽兩場,中華職棒上半季累計9347個打席,平均把球打入場內的機率(以下:BIP%)是.695,而Lamigo的BIP%則是.713,雖然差距僅有2%,還不能說有顯著的愛出棒,不過要在球迷心中留下印象已經足夠了。

今年看比賽的時候我對於Lamigo喜歡出棒,在兩好球以後乾脆揮棒出局這件事情印象深刻,深刻程度和兩好球以後統一球員的耐心一樣,在比賽中感覺常看到統一的打者被逼到兩好球,接著在兩好球以後慢慢磨到三壞球,最後再打出飛向右外野的平飛安打。

這個印象讓我產生了幾個疑問:統一的打者真的比起Lamigo打者來說比較不願意把球打進場內嗎,在兩好球之後統一打者的表現真的優於Lamigo打者嗎,這兩支球隊的球員是不是有兩套截然相反的兩好球策略?

第一個問題要得到結論非常簡單,只要檢查兩隊的BIP%就好,如前所述,Lamigo的BIP%是.713,統一的BIP%則是.674,比聯盟平均低了3.02%,屬於聯盟最低。

不過這裡我們又有一個問題:統一的打者不出棒、Lamigo的打者愛出棒,那麼Lamigo的打者是不是比統一還要容易被三振,統一的打者是不是比Lamigo打者更容易拿到四壞?

在這裡,讓我們看看聯盟整體的數據排名,就能解答這個問題:

如上表,我們可以得到答案:統一的打者拿到四壞的比例確實比較高,可是被三振比例也比較高。

雖然我們沒有切確的揮空和拿香三振比例,不過我們知道出棒是拿不到四壞的,所以從保送率(BB%)來看,我們可以合理相信統一球員比起Lamigo球員來說,出棒相對比較保守,或是說他們比較傾向交給主審解決,而Lamigo的打者則比較傾向以揮棒決定自己的命運。

要解決第二個問題以前,我們要先談談兩好球。

談什麼?

談兩好球對策(two strike approach),這個詞前面已經有提過,不過我想需要再解釋一下什麼是兩好球對策。

說到球數,我們比較常聽到的是:球數不要落後,要盡量走深,最好不要被投手投到兩好球。

這句乍聽之下很有道理的話其實是矛盾的,至於為什麼,那是因為投手會想要解決打者,想解決打者就會盡量投好球,除非投手狀況糟糕到極點,否則球數一旦走深,不管壞球是多少,好球數通常會是兩好球。

你可能會想問:有證據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在中職目前累積的9347個打席裡,得到結果以前球數達到兩好球的打席總共有4459個,這意思是說中華職棒的打者每次上來打擊,在打出結果以前會有接近一半的機率被投手賺到兩好球。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兩好球對策」?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兩好球以後打者該怎麼打球」,這到底有多重要,就像前面所述,當每兩次站上打擊區就有一次要面對這個狀況的時候,不管是哪一個教練對此都會投注精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就是去年在統一沒待完上半季就走人的史普曼。

史普曼推廣的兩好球政策,因為種種因素下似乎無法良好反應,以至於統一在2017年5月5日被Lamigo的投手群三振20次之後埋下其去職的導火線……好吧,這不是個好範例,我們先來看看所謂兩好球這檔子事情吧。

第一個,我們要先檢查「到底兩好球以後的打席比例分佈如何」,雖然前面我們都概稱「兩好球以後」,其實兩好球從兩好零壞到兩好三壞總共有四個不同的狀況,稍微檢查一下數據之後可以得到下表:


製圖:專業運動專欄作家驅魔神探

從上面兩張圖表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幾點:除了兩好零壞以外,一壞、兩壞、三壞的比例還蠻接近的,中華職棒的投手在兩好球的狀況下拿不到結果的比例相當高,精確地說是是82.6%。直接在兩好球以後被三振的比例則又佔了46.9%,也就是363個打席,意思是說「一個壞球都拿不到就被投手解決」的比例,100次打擊只會大概出現8次。

接著,Lamigo的打席原本就比較高,佔了總打席數的26.02%,統一則是最低的24.24%,在兩好球之後的打席,Lamigo打席佔了25.88%,統一則佔了24.24%,和總打席的比例差不多。

因此,打席比例就可以直接拿來比較而不用做調整,統一打者在兩好零壞以後得到結果的比例比Lamigo高,大概高了8%,進到兩好兩壞的時候統一打者會傾向再磨一下,然後會磨出一顆壞球,Lamigo打者則傾向打進場內得到結果,這可以說明兩隊打者在兩好兩壞和兩好三壞所佔的比例。

所以,Lamigo球迷對於和統一比賽的時候感覺「怎麼統一好像比較容易磨到兩好三壞」在數字上得到了驗證。

那接下來就是關鍵了:Lamigo和統一的打者在兩好球的狀況下到底誰的表現比較好,是等球的人打得好,還是出棒的人打得好?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定義什麼叫「表現好」,我們採取最簡單的定義,就是「OPS(攻擊指數)比較高」,在這個定義下我們可以得到下表:

製圖:專業運動專欄作家驅魔神探

如上可見,在兩好球以後,除了兩好零壞的狀況以外統一都輸給Lamigo,在兩好一壞和兩好兩壞差距相當明顯,分別差了34%與16%,而兩好零壞兩邊OPS的差距僅有3%,不能說有顯著差距。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距呢?

首先,使用OPS當評量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OPS的公式是:SLG(長打率)+OBP(上壘率),OBP和SLG都包含了AVG(打擊率),也就是說,在OPS公式裡AVG被加了兩次,一旦發現某一方OPS較高,第一個就該檢查打擊率,那在同樣狀況下,Lamigo和統一的AVG比較如下表:

製圖:專業運動專欄作家驅魔神探

我們可以發現Lamigo除了兩好零壞以外,其他兩好球的狀況下打擊率都高於統一,前面提到過OPS的公式會把打擊率計算兩次,所以將OPS的差值減去AVG差值的兩倍以後,我們可以得到下表(差值以高者為先)

從上表來看,大概就可以知道在兩好一壞、兩好兩壞的情形下,統一和Lamigo打者的差距確實是在打擊率沒錯。

所以,兩好球以後,Lamigo打者有高達八成的機率威脅性高過統一打者,至少數據面看起來是如此。如果要問「為什麼」,這話題要繞遠一點,我不知道你是否記得前面第一張表裡頭有一個數據叫BABIP,這個數據代表「把球打進場內以後形成安打的機率」。

一般來說,BIP%高的擊球員應該會得到比較低的BABIP,不過Lamigo今年上半季逆勢而行,同時有著全聯盟最高的BIP%和BABIP,如果我們把兩好球以後的幾項數據攤開來看,就可以得到下表:

製圖:專業運動專欄作家驅魔神探

從上表就可以發現,統一打者群和Lamigo打者群比較,除了兩好零壞的狀況以外,Lamigo的打者是會更積極出棒(BIP%較高),而且在積極出棒之後得到好結果(BABIP較高)。

如果你要問我怎麼解讀,我個人認為Lamigo的打者採取的是「挑顆好球打,球來就打」的策略,無論是不是兩好球以後球數如何這點都沒有太大改變。

他們會打比較多的安打,揮空三振、或是壘上有人的時候打出雙殺只是「比較多安打」的副作用,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Lamigo可以在兩好球以後打出四隊最多的打點:即使統一擁有兩好球以後最高的保送率,可是保送的作用僅僅是不死和把壘上的隊友往前推一個壘包,要把人打回來,安打的破壞力遠大過保送。

至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兩支球隊的兩好球對策可以說是不同的:Lamigo是積極出棒,統一則傾向選擇等待。

當然,我必須說這並不代表統一的兩好球對策是錯的,就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打擊教練對於一條相對年輕的打線做出的指示:縮小好球帶,確定你能打好你認為能打的每一球,直到你真的知道自己對於球路的鑑別能力再放手下去打。

或許你會想說「Lamigo的打線沒有多老」,不過仔細想想,他們現在打線上真正的一年級生只有廖健富和林立,其他人多少都已經有兩、三年甚至更久的職棒經歷了,也許他們已經執行過類似的策略,現在只是在收成而已。

我們都知道「經常把球打進場內的球員最後BABIP會偏低」是棒球場上的金科玉律,究竟Lamigo能不能維持這個勢頭直到季末,而統一會不會在上半季修練之後神功大成,在下半季逆勢迎來一波新的打擊高峰,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