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冷知識考古 全壘打大賽電視秀

作者:正義鷹大俠 ‧ 2013年08月27日 16:50
【HiNet運動網獨家特稿】

提起一年一度的「仲夏夜經典」,除了星光熠熠的全明星賽外,結合力與美、眾家砲手雲集的全壘打大賽亦為重頭戲之一。但您知道嗎?將再平凡不過的賽前打擊練習包裝成熱血競賽的幕後推手竟非大聯盟本身,而是專司打造銀幕夢想的好萊塢!

「全壘打大賽」電視秀於1960年推出,主持人Mark Scott同時是製播的靈魂人物。儘管身處娛樂圈,但Scott和運動淵源頗深,年少時曾多棲發展,可惜因膝傷退出運動場。

進入傳播界後曾擔任小聯盟球賽主播,也轉播拳擊、賽馬等項目,甚至道奇隊1958年遷址洛城之初還曾主持過〈Meet the Dodgers〉電視秀。在編劇兼導演的好友Lou Breslow發想下,Scott遂加入節目籌製團隊,傳奇於焉成型。

與現今多人參賽的晉級淘汰制不同,由於每集節目僅30分鐘,因此只由兩名球員捉對廝殺。賽制模擬真實比賽共9局,挑戰者於上半局先攻、衛冕者則打下半局,每局有3次出局機會。除了球未出全壘打牆或揮棒落空算1個出局數外,和今日不同的是未揮棒但進入好球帶的球也算1出局,以求加快節奏。當一位選手登場時,輪空的球員便接受主持人訪談,從對戰心得到球涯軼事等無所不聊,輕鬆中帶戲謔的訪問風格在當時很受歡迎。

不同今日多以籌募慈善捐款為目的,當年比賽採獎金制,且於賽後當場頒發支票。每集優勝者可獲2000美金,落敗者則是1000美金;連續揮出3支全壘打有額外的500美金獎勵,連續第4發則再加碼500美元,第5發連轟後每支加碼1000美金。此等獎酬在尚無自由球員制度、球壇最高年薪僅8萬元的年代堪稱優渥,因此吸引各隊重砲參與。前一季共20位25轟以上球員中就有16人參賽,總計19名與賽者更有9位名人堂等級球星,陣容極其華麗。

參賽者包括洋基掌門人Mickey Mantle、打守全能的Willie Mays、小熊先生Ernie Banks、「殺手」Harmon Killebrew和老虎先生Al Kaline等傳奇名將。首集節目由Mantle對決Mays,即使手起水泡但Mays並不以為意,還直嚷有趣;至於說話直白的Mantle則在受訪時道:「我從沒這麼拚過,即使是在世界大賽。」左右開攻的Mantle在比賽中破天荒以右打對陣右投,並在受訪時表示生涯最遠的全壘打是用右打擊出。最終不按牌理出牌的他在9局下逆轉Mays,以9比8拿下勝利。

26集節目中連勝紀錄是Hank Aaron的6次,共抱走13500美元獎金,非但不負全壘打王美名,出身貧寒的他還用這筆錢幫父親開了間雜貨店好頤養天年。

正當節目大受歡迎,製作團隊準備籌劃第二季節目時,卻傳來Mark Scott病故的消息。少了他熱情略帶高亢的語調畫龍點睛,節目決定吹熄燈號,也讓它成為當時觀眾心中難忘的美麗回憶。1985年,大聯盟沿用創意,在明星賽週舉行全壘打大賽,迄今29年聲勢不墜。

1988年ESPN買下節目版權,開始重播這些近30年前的珍貴畫面,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其後更激發ESPN與大聯盟在2000年合作推出Big League Challenge的新版全壘打大賽電視秀。

新節目不但請來當時正夯的重砲Mark McGwire、Barry Bonds、Manny Ramirez、Chipper Jones等球星,還結合空中攝影與距離判讀系統,試圖呈現更具臨場感的感受。有別於原版節目空蕩蕩的球場看台,這次則是售票歡迎觀眾進場,現場氣氛更為熱烈,因而腎上腺素飆高的選手也紛紛扛出遠程彈。據說Jose Canseco在對決老戰友Mark McGwire時轟出650英呎的超大號紅不讓,球不但一路飛進場外高速公路,還直接命中行駛中車輛,嚇得駕駛馬上停下車。

製播至2003年才喊停的Big League Challenge參賽者眾,當時巨砲包括Mike Piazza、Frank Thomas、Gary Sheffield、Troy Glaus、Shawn Green、Alex Rodriguez均曾現身,不但知名電玩公司將之納入遊戲中,模型大廠麥法蘭更推出主題公仔,再度成為另個棒球世代的感動回憶。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