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走一段和別人不同的路—余書農

作者:陳捷盛 ‧ 2017年12月26日 10:25
余書農。(余書農提供)
余書農。(余書農提供)
日本打球這段時間,發生一件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有學弟和我討教。」余書農笑了。「慢慢的我們好像就形成了某種師徒的關係,看著他進步,我也有了成就感。」

不是練家子,但靠著努力,也能成為後輩效法的對象。至少內心,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情況。

在職棒冠軍戰的9局下,球隊1分領先,滿球數對手攻佔滿壘,自己站在投手丘上投出最後1顆好球:再見三振。

或者,同樣的情境,自己站上打擊區敲出逆轉一棒:再見安打。

相信許多喜歡棒球的人,內心都曾經幻想過這種情境。

「我腦海中的幻想是,在1局投球中連續三振3位打者,而且只投直球,接著回頭看計分板時,球速顯示是145公里。」余書農的夢想情境和大部分的人不大一樣,比較沒有這麼”英雄化”。

在中職二軍兩年主要都是待在牛棚,先發出賽場次較少,來到日本也差不多。

2015年在武藏隊投了12場、2016年在兵庫丟了22場,站穩腳步。


▲余書農。(余書農提供)

「啊,我的自責分率最後有4噢!」看著手機中自己今年球季的成績,余書農在洲際球場的冷風中苦笑。

2017年球季起步,他先是開季連續12場沒失分,但球季後來有些疲累,狀況起伏就反應在4.43的自責分率上。不過儘管如此,教練今年還是把余書農設定在布局投手的吃重腳色,還有套勝利方程式:井川慶先發投個6-7局,接著由他接手,最後把領先交棒給終結者。

球季結束後,雖然兵庫隊希望留人,甚至敵隊和歌山隊也有詢問轉隊意願。看起來還不只能繼續丟,還很搶手。

但余書農卻選擇先離隊。

「你怎麼看自己這段追逐棒球的過程?」我問。

「我很自豪,我可以有段和其他人不同的經歷。」他思索了一會。「不過這需要很多的付出,尤其是看到和自己同年的人,慢慢都有穩定的經濟能力、有家庭還有不錯的社會地位,或許我也該靜下來思考,不是是該往下個階段邁進。」

記憶中立下當棒球員的目標,應該是1998年。現在算算,也堅持快20年。

一路走來,除了態度和球技上的努力,還聽盡各種冷言冷語。

在台灣打球時,有某些隊友在背後指指點點。「一個非科班的,憑甚麼和我們科班的搶飯吃?」而當他埋首練習時,也曾有教練過來提點,但結尾不忘補一句:「其實你不是這塊料,何不就放棄呢?」

沒有人認為明年6月將滿35歲的余書農可以成為現在的樣子,但他做到了。

「內心比較不執著了。」無須再證明什麼。

「想不想打球是自己決定的,心態要持之以恆。」如果有人也和自己有一樣的憧憬,這是棒球追夢人唯一能給的建議。

來到生涯的交叉路口,余書農仍會報名一些測試,但內心”單純還想再站上投手丘”的念頭會高一些,因此結果不會和以前一樣看得那麼重。另外他也不排除回日本當個上班族,因為有間公司的老闆願意讓他空暇之餘,繼續戴上會讓人看起來質感升級的棒球手套,去社區當教練。

但是假設這就是球員生涯的句點,不就沒機會完成自己腦海中那個登板1局、全部用直球讓打者連吞3K的夢想情境了嗎?

「所以你還記得你說今年熱身賽連3K的那一局,是用什麼球路?」我問。


▲余書農。(余書農提供)

「噢..」余書農思考了一下,忽然笑了。

雖然沒看到145公里的數字,也沒有只靠單一球種吃天下。

「幾乎都是直球。」

(編輯:許德霖)

不服輸是我的武器球--余書農
走一段和別人不同的路—余書農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