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1960投手年代

作者:正義鷹大俠 ‧ 2013年07月15日 16:41
【HiNet運動網獨家特稿】

自從1920年代「棒球之王」Babe Ruth以手中豪快球棒展示何謂真正的強打後,大聯盟於是揮別注重速度、打擊率的「死球年代」(Dead Ball Era),不但打者長打、打擊率向上翻揚,進場觀眾更屢創新高。在顛峰的1930年,國聯含投手、菜鳥、板凳、二游打者在內,竟創下3成03的高打擊率。

不過風水輪流轉,1950年代末起道奇、巨人、勇士等隊紛紛西遷,投入利於投手的廣闊新主場,加上影響打擊視線的夜間比賽逐漸普及、手套尺寸越做越大,投打間勢力正悄然移轉。

1961年,在龐大壓力下追逐Ruth鬼影的Rogers Maris終於艱辛登基,然而,第61轟所加註的星號卻彷彿泣訴著不被認可的悲哀;尤有甚者,眼見球員開轟猶如家常便飯,聯盟竟決定加大好球帶,明著談的是平衡投打態勢,但見諸終生抑鬱的Maris便知,不容Babe Ruth神聖遭褻瀆的當權者暗地裡盤算的是什麼。

兩年後新規上路,天平迅速朝投手傾斜,「第二死球年代」名號不脛而走。1968年,投手丘上的宰制肆虐球壇,彷彿時光倒回20世紀初,打者再度成為弱勢族群,史稱「投手年度」。

翻開紀錄,國聯2成43打擊率為1908年來次低,不過比起美聯2成30的史上最谷底,國聯打者尚保顏面;美聯最好的運動家2成40打擊率比國聯平均值還低,而以2成14在大聯盟殿後的竟是傳奇球星Mickey Mantle領軍的名門洋基!(註一)

紅人則托主場之福,2成73打擊率大聯盟獨走,遠比第二名隊伍高出百分之二;美聯最搶眼的打者則是名人堂球星Carl Yastrzemski,他也是美聯「唯一」的3成打者。(註二)

打者成績慘烈至此,投手的驚人表現自是不難想像。當時大聯盟才20隊,但兩聯盟前10名防禦率都不到2.50,超過2.00甚至排不進美聯前五名。大都會隊Jerry Koosman拿下19勝、防禦率2.08的驚人成績,但他前季還只是個登板不到23局的菜鳥。全年大聯盟演出339場完封,比好球帶加大前足足多出140場。

道奇Don Drysdale曾連6場完封,並創下58.2局未失分的史上新高,紀錄20年後才被刷新。包括Catfish Hunter的完全比賽在內,整季出現5場無安打比賽,更誇張的是在季末系列戰中,巨人先是在9月17日對紅雀投出無安打,隔天雙方角色互換,創下同一對戰組合連續演出無安打比賽的不可思議紀錄。

俗話說「有一好沒兩好」,當年投手也有煩惱,那就是登板時除了趁勢封鎖對手外,還得祈求自己球隊別出現「死屍打線」。生涯悲情著稱的Fergie Jenkins該年雖有20勝,但15敗裡面竟有9場慘遭對手完封;Jim McAndrew則是生涯前4場先發隊友一分未得而狂吞4敗。

季初大都會對戰太空人鏖戰6小時,雙方在記分板掛上47個零蛋後,終於靠「再見失誤」結束比賽;就連砲手如雲的仲夏夜經典也不例外,全場唯一得分竟是用雙殺打換來的。

說到悲情,紅雀王牌Bob Gibson不得不記上一筆。儘管是公認的強投,開季兩個月卻只有3勝5敗,防禦率是毫不相稱的1.52,顯見隊友打擊多麼寒酸。隨後他決定自立自強,連2個月完投12場且場場奪勝,若非8月份首役因延長賽「只」投了11局,這股完投風將多吹上一個月。季末他不僅搶下22勝,單季1.12防禦率更名列史上第4,而前三名都已是死球年代的骨董級球員了。

儘管Bob Gibson鋒頭出眾,但尚有掠其鋒者,那便是老虎隊的Denny McLain。1.96防禦率雖遠遠不及,不過31勝6敗、獨霸大聯盟的8成38勝率卻讓人目眩神迷,自1934年Dizzy Dean便再無人踏上的30勝夢土,此後亦無來者。

過多枯燥的投手戰嚴重影響票房,歷經此一慘烈球季,大聯盟終於正視問題,決定恢復好球帶舊貌,同時把投手丘高度降低5吋。經調整後,隔年不但得分上揚43%,全壘打數也大幅成長56%。有人甚至因為數據變動過大,懷疑連比賽用球都遭調整,宛如今年日職統一球事件翻版,只是官方從未正式承認。

儘管調整規則,投手仍靠著口水球、頭部近身球宰制戰局多年,直到1977年,聯盟打擊率才站回1962年的2成60水準。自此,棒壇強打頭角崢嶸,「投手年代」早已遠颺,卻仍見證那段丘上遍布制霸身影的難忘歷史。

註一:
其後成為勇士隊傳奇教練的Bobby Cox也在殘破的打線軋上一角,打擊率2成29高於全隊平均,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註二:
Carl Yastrzemski靠著9月3成78的高打擊率,硬是把打擊率從2成85拉上3成。若非強拉尾盤,美聯季末將面臨全無3成打者的窘境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